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13期
编号:13164774
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中IL—6、IL—10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3期
     3 讨论

    缺血器官在恢复血液灌注后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一病理状态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发生,如:器官缺血后恢复血供:休克、冠脉痉挛、心脏骤停后复苏;血管再通术:动脉搭桥、PTCA、溶栓疗法;体外循环术;器官移植及断肢再植术等。因此,研究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12]。

    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的发生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实验中发现,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心肌局部缺血一段时间后,再开放结扎动脉恢复血流,部分缺血区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流,这称为无复流现象(non-reflow phenomenon)。无复流现象不仅存在于心肌,也见于脑、肾和骨骼肌缺血后再灌注时,中性粒细胞激活及其至炎细胞因子的释放是引起微血管床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和产生无复流现象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IL-6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参于应激反应和免疫调节,主要由活化的中性粒细胞产生,心肌细胞也产生IL-6。临床证实,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IL-6对心功能障碍起重要作用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87 字符